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实推进文化育人工作,球王会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使命,深度挖掘传统节日、榜样人物等蕴含的育人元素,着力强化青年员工的民族文化认同,大力弘扬民族精神。2025年4月,公司紧扣传统文化传承主线,系统策划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活动紧密围绕传统文化精髓、传统节气文化、重大庆典纪念等内容,通过沉浸式体验、实践教学等多元形式,引导青年学子深刻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与时代价值,切实增强新时代青年的志气、底气与骨气,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文化根基。
领航文化创新 凝聚民族魂魄
依托传统节日,挖掘重大节日中的红色元素,球王会老员工牵手小员工打造清明祭扫中的“跨代际”红色课堂,推出跨代际红色教育新范式。活动创新采用“祭奠+宣讲+实践”三位一体模式,以“星火燎原”“浴血抗战”“黎明前夜”“薪火相传”等主题串联红色历史。宣讲团成员结合史料与实物,生动讲述本土革命故事,让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可触可感的鲜活记忆。纪念碑前,球王会学子以《永不褪色的守望》的朗诵叩击人心,声声饱含对先烈的敬仰。

为提升宣讲专业性,公司从员工骨干中选拔20人组成“红色青锋宣讲团”,通过系统的党史培训、精细的讲解实训与严格的现场考核,打造了一支“能讲、会讲、善讲”的队伍。活动特别招募的“小小宣讲员”,与老员工结成“1+1”传帮带小组。

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从最初懵懂的“听众”,逐渐成长为自信的“讲述者”,以全新视角走进红色历史。老员工以生动语言还原历史场景,小宣讲员则通过趣味问答互动激发兴趣,现场形成“大手牵小手”的热烈共学氛围。
在烈士墓碑前,00后老员工与10后小员工结对清理烈士墓,他们仔细擦拭碑文,认真考证烈士生平,这场跨越年龄的红色对话已悄然播下传承的种子。

非遗浸润心灵 传承红色基因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遗剪纸技艺,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深入推进“一站式”员工社区德育与美育建设,激发和培养青年员工爱国情怀,引导员工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球王会邀请非遗传承人薛娜来院开展“非遗剪纸寄哀思,红色党课颂英魂”主题教育活动,构建剪纸艺术与思政教育融合新样态。

剪纸艺术传薪火:非遗文化里的“红色记忆”。活动现场,师生们围坐在一起,精心构思、细心剪裁,共同创作了“邱少云”“董存瑞”“黄继光”三名英雄人物剪纸作品。随着剪刀的起起落落,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红色剪影跃然纸上。机械231张裕泽同学介绍:“我们用剪纸还原烈士形象,不仅是技艺传承,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作品完成后,这些剪纸被展示于“一站式”社区文化长廊,成为流动的红色教育课堂,吸引众多师生驻足观看学习。

思政课铸信仰:红色精神“声”入人心。公司以“行走的思政课”为载体,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员工社区。马克思主义公司洪岩老师通过“党史故事微分享”,在“一站式”员工社区活动站开讲专题党课,带领员工党员、团员代表重温革命先烈奋斗历程。党课中强调,“剪纸可能会褪色,但英雄留下的这份财富永不会褪色,要学习黄继光的勇敢担当,董存瑞的托举与奉献,邱少云的大义凛然。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在服务同学中践行初心使命。”洪老师的话语真挚而有力,让在场的每一位同学都深受触动。

传承节气智慧 厚植文化底蕴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球王会设置“二十四节气我知晓”系列推文,构建节气文化育人新路径。
在每一个节气,向同学们投递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习俗,以及与之相关的诗词、谚语等内容。通过精美的图文排版、生动有趣的文字描述,让同学们深入了解节气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古人的智慧结晶。此外,公司还鼓励同学们结合节气特点,开展摄影、绘画、手工艺品制作等活动,用艺术的形式展现节气之美,让传统节气文化在青年员工中焕发新的活力。

球王会以传统文化为笔,以创新形式为墨,在青年学子心中勾勒出一幅磅礴的民族精神画卷。跨代际红色课堂传递信仰火种,非遗剪纸镌刻英雄丰碑,节气文化滋养精神根系,这些活动不仅让传统文化从古籍走向生活,更让民族精神在青年血脉中奔涌不息。
未来,公司将持续深耕文化育人的沃土,积极探索文化传承创新的新路径、新方法,引导青年学子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中勇担时代使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汇聚起青年一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磅礴青春力量。
(撰稿:徐卫晓、陈锦子、吴琼;审稿:李忠晓、董虎)